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谨防信贷资金悄然入市

2020-07-11 01:14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王君晖



证券时报记者 王君晖


A股市场近期表现可谓火爆,投资者情绪也随之升温。一段时间以来成长股风光独秀的盘面有所改变,金融、地产等权重股纷纷起舞,两市成交额连续5天突破1.5万亿元,上证综指连破压力位攀升至3400点附近,个股也呈现普涨态势,更有爆款基金单日吸金1300亿。炎炎夏日,投资者跑步入场激情满满。

每当股市的财富效应显现,投资者最挂在心上的一是交易,另一个就是仓位。没上车的翘首以盼着入场,在车上的则仔细掂量着仓位。保守的和那些经历过市场大风浪的人总是留着一手,激进者则怀着“博一博”的心态加起了杠杆。从两融业务的火爆来看,后者为数不少。与看得见的两融相比,另一种加杠杆的方式要引起警惕,即转移信贷资金进行股票交易。

信贷资金入市主要通过个人和企业两种渠道。个人方面,如果申请额度较大,可通过房抵贷获得信用贷款。目前诸多银行推出的消费贷,利率较低,对资金流向要求较为宽松。此外,网络带来了更多便捷的金融服务,通过蚂蚁借呗、微粒贷等方式也可以轻松获得上万资金,且到款极快,更不用提信用卡套现这些“常规操作”。怀揣发财梦,小散们将获得的信贷资金投入股市,对风险却很漠视,对合规与否更是漠然。

企业要想将信贷资金投入股市在合规上是行不通的,监管层对此明文禁止且保持严厉打击。但在“造富效应”引力下,很容易出现胆大妄为者,通过分散账户、关联企业交易等障眼法进行违规操作,这在行情火爆时尤其需要注意。疫情暴发以来,为纾困中小微企业,银行发放了大量相关贷款,对不良率的容忍也有所提高。加之今年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一些企业将获得的贷款用于购买理财、固收等产品进行投资,已经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若原本用于纾困和经营的资金被用于投资高风险资产,会将企业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中,也会导致银行不良率增加。

监管虽然对信贷资金入市一直保持打击,但禁而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法规方面的空子,如企业虽不能用信贷资金炒股,但并未禁止企业自有资金投资股市。通常这两者很难区分,且信贷和股市分属两部门监管,数据共享不畅。尽管对贷款资金流向有监控,但很难面面俱到,尤其是互联网平台对消费贷的要求更是宽松。悄然入市的信贷资金,在股市未必能掀起多大浪花,但对授信银行,对不当运用信贷资金的企业和个人,却酝酿了不小的风险,需要警惕和严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