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2万亿保险资管业务格局生变 “对私”产品低调亮相

2020-11-23 01:19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刘敬元

保险资管公司正在尝试对接高净值个人客户,逐步拉开从to B到to“B+C”的帷幕。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某股份制银行私行代销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定位面向个人合格投资者的产品,近日募集完毕。近2个月来,市场上已分批亮相同类产品。

目前,保险资管公司面向个人客户的产品,仅限于“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这一业务。截至6月末,行业内的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规模约2万亿。

设百万元起投门槛

一些保险资管公司定位面向个人高净值客户的产品近期在上述股份行私行销售。该行私行客户超过4.7万户,管理资产规模超过6600亿元,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市场居前列。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上述保险资管公司的这款面向高净值个人客户的产品,为“固收+”产品,起投门槛为100万元,产品一年封闭期。从起投门槛上看,是四类保险资管产品中的最高档。

保险资管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四类产品:1、固定收益类产品,即投向的债权资产占比不低于80%;2、权益类产品,即投向的权益资产占比不低于80%;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即投向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占比不低于80%;4、混合类产品,即不属于前三类的。

其中,固收类产品的起投金额最低,为30万元;混合类产品的起投金额不低于40万元;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起投金额都不低于100万元。保险资管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接受单个合格投资者委托资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资管新规实施后,今年保险资管“1+3”细则也相继落地,即1个母办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于5月1日时实施, 3种不同保险资管业务各自实施细则自9月11日发布起实施。

这些新规出台后,保险资管业务仍为私募性质,不过产品在客群上有了突破。以前只面向机构客户的保险资管公司,也能与其他资管业态一样,可以面向个人合格投资者发售产品。

不过,保险资管公司面向个人客户的产品,仅限于“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这一业务,股权计划、债权计划目前还不允许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

所谓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在产品形态上接近于公募基金,但属于私募性质。主要投向存款、债券、股票、公募基金以及保险资管产品、ABS、保险私募基金等资产,即对这些资产组合投资。

截至6月末,行业的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规模约2万亿元,资金全部来自保险机构、银行等机构投资者。

募集规模超5亿

记者了解到,本次上述保险资管公司个人客户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为5亿多元,购买的合格投资者人数达到了集合资管产品的200人上限。

在一位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看来,募集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人上限的限制,因此面向个人合格投资者的保险资管产品业务要做大规模,需要增加发行数量。

有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这一产品的投资者需满足“合格投资者”条件,在2年以上投资经验的同时,还需有一定财务实力,可以有三种形式证明财力:一是在银行总资产超过500万元,二是净资产300万元(需征信报告),三是最近3年年收入不低于40万元,需要投资者工作单位开具工资证明并加盖公章。

同时,达到上述这些条件后,由于保险资管产品的风险等级往往为R3(中等风险)或者R4(中高风险),因而购买产品还需经过投资者风险偏好等级评定,达到相应的要求。

以稳起步

保险资管产品收益情况,较受投资者关注。从上述保险资管完成募集的产品看,据银行理财经理介绍,参考的基准收益为5.3%。而在一众银行理财预期收益4%、5年期保险理财产品4.5%+的银行渠道中,这一收益率并不十分有吸引力。

不过,5.3%只是参考基准,产品正式运作之后的真正收益还未可知,一年后才能见分晓。不过,从这一“业绩基准”上,仍能看出保险资管发展高净值个人客户业务的思路。

据悉,通过这款“固收+”的产品,希望提供长期稳定的正收益,个人客户可以把它当成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

对于面向个人投资者的产品策略,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总经理今年5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个人客户产品策略要考虑契合公司长期资金管理优势,满足正收益、波动小、业绩排名靠前的三个要求。

“我们希望,至少初期营销高净值客户,能给客户投资收益率有较好吸引力且波动率不是很大的产品。”他当时说。

具体可能是什么样的产品呢?他以该公司管理的一个单一账户举例:100多亿的组合资金,一个3年考核期内总回报超过22%,年化超7%,中间回撤非常小,这是一个股债混合、固收为主的配置。“将优先向个人客户推出类似这样的产品,复制这方面成功经验。”他说,还没有打算推纯股票、波动率高的产品。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