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人口问题最应关注的是结构

2021-05-12 01:59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黄小鹏
证券时报网 黄小鹏 2021-05-12 01:59

证券时报记者 黄小鹏

期待已久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昨日公布,中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总量指标固然重要,但它却是一个滞后指标,制定政策应有前瞻性,在人口政策上犹应如此。出生人口才是对一国经济活动影响最深远的指标,不过,其实质影响需要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体现出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生儿数大增长,其影响到了改革开放和城市化阶段才体现出来,同样,新生儿减少的深刻影响要在二三十年后才能看到。

人口红利这个概念本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社会抚养比例低,从而有利于储蓄和资本积累,后来渐渐地被人望文生义,变成了总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供应充分的意思。廉价劳动力供应充分对应着工业化未完成,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工业化,显然这种“红利”不值得高兴,渡过了刘易斯拐点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科学的人口红利概念关联的是经济结构。

是滞后地关注人口总量和概念混乱的人口红利,还是前瞻性地关注人口结构和出生人口数据,导致当下人们在人口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

在结构派看来,出生人口减少和生育意愿低迷后果严重。一是等出生人口少的代际进入劳动年龄后,将会抚养更多的老人,支付更多税收,这对年轻一代是巨大负担;二是总人口减少后,收缩型经济体十分难以管理,同时也大大影响创新。

反对者则认为:一、人口总量少点,人均资源更充分,是好事;二、人口质量比人口数量重要,数量减少不要紧,可以通过质量提高来解决;三、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未来将使劳动力需求大幅减少,人口减少不要紧。这三大理由很有市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口少些当然好,或许五亿、八亿人口最佳,但除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良性运行更重要的是人口内部的代际关系。提高人口质量可以提高个体生产能力和收入,但改变不了代际结构问题。人工智能等科技可以提高生产能力,但技术对人口结构是中性的,一样解决不了人口代际矛盾。

我国出生人口在二孩政策引起一个小高峰后,近三年来新出生人数继续下台阶,2020年新出生人口已降到1200万,与此同时,意愿和实际的总和生育率都大大低于正常替代水平,中国的人口金字塔图进入收缩型的趋势比较明显。人口是慢变量,也是硬变量,“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很危险,早该采取有力的人口政策了。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